“潍柴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正式发布!”随着这句话的落下,参加“潍柴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发布会”的与会代表们纷纷站起身来热烈鼓掌——不止为潍柴卓越矿区动力的诞生,更为国产大型矿用设备腰板更硬,在国外品牌环伺之下实现自主替代。
多年来,我国大型矿用设备尤其是挖掘机、刚性矿卡等领域长期为几家海外品牌盘踞把持,客户颇受配件响应慢、收费项目多、维修费用高之苦。“但是没办法,技术在人家手里咱们只能忍着。”一位与会的客户代表表示。
如今,潍柴正在打破这种局面。
厉兵秣马 提供刚性矿卡国产化方案
回顾露天采矿设备的发展历程,采装与运输设备始终呈现出大型化的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涌现出100t、200t、300t级的矿用卡车。为了保障生产效率,以刚性矿卡为代表的高端市场一直为国外品牌所主导,特别是在大型煤矿、金属矿山中,国外品牌发动机配套率较高。
尽管近十数年来,国内发动机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显著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可是由于刚性矿卡工况复杂、性能要求苛刻、批量需求低,在该细分市场即便是全球动力巨擘的潍柴,在多年耕耘下,目前也只是新进之姿。

该出手时便出手。当下客户有迫切的国产化动力替代要求,潍柴义不容辞、刻不容缓。“我们从2017年开始进入刚性矿卡行业,2021年实现批量应用。”潍柴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且只有潍柴,可以为刚性矿卡提供成熟、可靠且有应用案例的国产动力替代方案。”
潍柴适配刚性矿卡的M系列发动机,主要包含M25、M33、M55三大系列10个平台产品,形成了柴油机+气体机的组合,可覆盖55吨~400吨刚性矿卡的动力需求。
“这些产品经过了-45度到零上45度、不同实际运营工况的批量验证,最长运营时间超过2万小时,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潍柴M系列发动机在产品代际上较为领先,针对刚性矿卡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提升,因此在可靠性、经济性、动力性等方面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目前,潍柴M系列在海外市场已拥有可观占有率。经客户实际运营反馈,对标竞品,潍柴可靠性相当、噪声要低2-3dB、综合油耗比竞品低5%、保养周期延长一倍至500小时,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快速适应 引领矿山设备动力升级
在重型商用车动力市场称王的潍柴,在矿山设备动力领域同样拥有卓然地位。以宽体自卸车为例,市占率高达85%。这一优势不仅归功于潍柴在工程机械专用动力方面起步早、重研发所积累的雄厚技术底蕴,还得益于其快速适应客户需求的能力。面向终端,潍柴不仅能提供性能卓越的柴油机,还有气体机、甲醇发动机、混动、纯电等多种能源形式的丰富产品组合,精准满足不同区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气体机方面,自2023年潍柴面向商用车行业推出4.0平台天然气发动机新品以来,备受客户好评。通过适配性开发,潍柴推出了4.0平台非道路用天然气发动机。该系列产品最大功率500kW、最大扭矩3000N·m,为行业唯一采用棚顶燃烧室,提升燃烧速度30%,动力响应更快;通过精确控制燃烧模式,有效减少爆震故障;标配缸内制动,确保行车安全无忧,在动力、安全、可靠和油耗方面的性能,堪称天花板。

甲醇发动机方面,尽管目前甲醇基燃料在矿卡的应用并不普遍,但潍柴注意到其在新疆和内蒙古乌海等煤制甲醇推广区域的广阔前景,迅速基于丰富的发动机研发经验对进气系统、通风系统等进行优化,并通过专用缸套、特殊涂层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甲醇发动机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出勤率。
新能源动力方面,矿卡向“绿”突围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潍柴不遑多让,旗下混动、纯电等新能源矿卡动力早已磨刀霍霍。其推出的全系列混合动力总成产品,功率覆盖80kW-500kW,支持柴油、天然气、甲醇等多种燃料,相比同行业同排量产品功率提升25%,展现了强大的燃料灵活性和经济性,为矿山运输提供更高续航、更高效率、更高出勤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矿区客户最关心的就是可靠性,而这恰恰是潍柴的强项。“影响产品可靠性的主要就是发动机的运动件,潍柴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我们通过提升材料、优化发动机外围件、开发两级燃油过滤系统等措施,针对不同工况实施相应的适应性验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保养和大修周期,显著降低了客户运营成本。”
市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胜者,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潍柴的“准备”是国家级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是十年超300亿的研发投入,是十年超300亿的研发投入,是十数年如一日的“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百战艰辛终不悔,当矿用设备的机遇大门打开,潍柴势必高擎“民族动力”大旗,在国产化自主可控替代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